close

洗車男 BJD 動漫 籃球 烏龜惹貓 

論重我習慣不是不提「勁」,我習慣不是我懂得不提,總覺「勁」是古人的意識表達「字眼」,時空環境背景不同於今,而現人要從「古」書「古」文下手,不是先要怎麼解釋它,而是要先建立一良性「轉換」系統,甚樣的 out put 不是問題所在,而是甚樣的「轉換系統」。這難!只能用身體神經感知親身體會,再比較,再篩選.....。古文是燈塔,只能給方向,不能決定身體現有狀況。 我一切的「用」是從物的本重,思考起,因有「地心」就有「本重」,古與今絕不離這。且磐石與灰塵,不因大小皆具本重。人怎會無?故當人處於常態,若有外力不過此重而動,那是心已動在內,非力之所動。但若力過此重,體仍不動,則是頂抗意生。而生不動象。常人任此賊稱「定」。 故一切的「活意」就是在這「動與不動」間形成一切太極藝術。 我解「勁」只是如海賊船砲,體是管、底是座、「火藥」是人「意念」「思考」 經驗的活用而生的藝術,只是將自身「不頂不抗」的「本重」無阻礙的傳遞出去。越趨近「原重」表傳遞過程越完善,但這有賴於日積月累實身投入,讓身體會遲滯的「關節」效應減到最低。此傳遞所生「效益」叫勁。而沒有所謂「勁」能將本重在一個重心交換就如船砲發出不阻不塞,就是。 如拿保特瓶水,往前一震,水的「重」無阻的衝到瓶頭會產生效應。「勁」應不是種「無中生有」而靠各加不同心法練而出的「東西」,是大家都有,只看怎麼想如何下手而已。如麥本就有,磨賣成粉來用,也只是「公」識,如何揉成團是用心,但做成甚樣成品只是應需要而已。 我習慣褂南拳九環,手持蛋抵牆,能不破最好,大不了炒蛋,但須將「環重」丟出,這意味著這環有多重,當手輕觸人膚,重就已等在那。去體會這心境,哪管人怎麼鬼扯?會死人? 同理,古書有言:「凡人至喉,至人至踵」。試想,若身到腳踵的「本重」,能經一「輕觸」而「待」出,那不已算盡心?拳經:「湧泉貼地」,用貼不用踩,不就受這種隨時能起的活意?我一直在想.....不停的想。全身都有個「重」的出口。

 

3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張永男 的頭像
    張永男

    LAWSON

    張永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